不得不说,古代读书真贵,普通百姓根本读不起书,购买笔墨纸砚,书本,算上交给夫子的束脩,全家人供不起一个读书人。
这老姚家还供了3个读书人,不得不说这家底丰厚呀!这姚家怎么会有这么丰厚的家底?真的很耐人寻味。
她在一楼又转了一圈,都是一些科考类的书籍,她对这个没有兴趣,想想自己前世,可是非常喜欢看网络小说的。
于是又向掌柜的询问,请问这里除了这些科考的书之外,还有没有别的书,夫人指的是哪一类书?
陈锦南随口说道:“比如话本子、游记、民风之类的。”
夫人识字?掌柜问。
陈锦南回道,识得一些。
“您说的这些书都在二楼,请随我来。”
她直接走到话本区,拿起几本话本快速的翻看了一遍,都是些穷书生与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,内容大同小异,都老掉牙了,还有一些鬼怪故事,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。
“掌柜的,请问最火话本子是什么?”
掌柜的叹了口气,最近都没有出新书了,那些人送来的书稿都没有什么新意,所以都没有新书卖。
像这样的话本一本卖多少钱?
刚开始的时候,一本卖8两银子,每天都是供不应求,现在200文一本都没人买,这一本书的成本都不止200文。
“掌柜的这里收不收话本,多少钱?”
掌柜一下来了精神,收,当然收,只要写的好,我们给的价格绝对让您满意。掌柜接着问:“夫人是有新话本卖吗?可以拿来看看,要是好的话价格可以再谈。”
没有,只是一个朋友托我问的。
掌柜的有些失望,自从“一水寒”封笔后,本店已经半年都没出新书了。这话本可是占了整个书肆一半的收益,东家也很着急,希望有新的作者来投稿。
夫人可以回去告诉你的朋友,让他仅管把书稿拿来,我们先看过再说。
好的,我会转告的。
我们墨雅斋在全国都开有分店,总店在京城,大可放心销量和利益保障。
真是麻烦掌柜的,就不打扰您做生意了。
“夫人慢走,记得告诉你朋友,话本的事。”掌柜的嘱咐道。
嗯,记下了。
陈锦南出了书肆,就和姚老四一起赶着牛车回家,路上经过包子摊时,又买了20个包子,花了60文,看到糖葫芦,又买了10串。先给自己和姚老四一人拿一串,其余的全包起来。
“老四,给你一串糖葫芦。”
我不吃,留着给孩子们吃。
你没有看见我买了那么多吗?每个人都有的。她把一串糖葫芦强塞到老四手里,坐上牛车继续赶路。
姚老四在心里犯嘀咕,三嫂以前也不这样啊,怎么和离后整个人都变的不一样了,像换了个人,到底是家里以前把人家欺负狠了,现在幡然悔悟,这才是天性使然。
难道说三嫂以前是这样的性子?都被三哥磋磨没了,看上去死气沉沉。
还是这样的三嫂好,三哥真是没有福气,没有儿子又怎么了,闺女养好了跟儿子一样。姚老四给自己做着心理建设,可千万不能学三哥,让媳妇对自己失望。
牛车晃晃悠悠的,在路上走着,陈锦南坐在车上闭目养神,开始从原主的记忆中寻找这个国家的一些信息。
到家就看见自家几个女儿洗的干干净净,穿着新衣服和香儿在院子里玩。
娘,你回来了!